近日,“螺蛳粉产业学院揭牌”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学校将为该项目投入1000万元,每届培养规模在500人左右。一时间火热到专门开设学院的网红螺蛳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产业化道路的?其中历程或许能解释“职业教育+产业”的这一创新发展模式。
其实早在2017年,便有“小龙虾学院”在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诞生,这也是国内小龙虾学院,下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学制两年。小龙虾学院于去年迎来了毕业生,130名毕业生早早就被预定一空,就业率达到100%。
这么一看,“螺蛳粉产业学院”似乎有借鉴前者的意味,相同的是,同样根植于有着丰厚产业资源的地理环境,“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和“中国螺蛳粉之乡”柳州给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并且都着眼于当前快速成长中的市场需求,不火都难。
今年前半年受疫情的影响,方便火锅、泡面、螺蛳粉等速食产品的销量十分可观,其中,“螺蛳粉还不发货”曾一度登上热搜,阅读量达到3.6亿。最终,广西螺蛳粉协会会长出面解释,“市场需求大,工人没到位,食材没跟上,所以产能低”。供不应求的同时,螺蛳粉的价格较之前也有所上涨。
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的地方特色小吃,是柳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从最初的藉藉无名到如今红透大江南北,螺蛳粉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美食,同时也是柳州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产业推动力。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螺蛳粉产业产值约5亿元,到了2019年,螺蛳粉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130亿元,其中袋装螺蛳粉产值超6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5万个。
螺蛳粉同样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欢迎,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柳州海关监管出口螺蛳粉10批次,出口额达31.1万美元,较去年全年增长了141.68%。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柳州率先成立定位于“职业教育+产业”的跨专业、跨领域、创新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融合了职业院校和行业产业优势,整合了学校多个专业领域资源,将螺蛳粉全产业链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是基于全产业链服务与创新的产业学院发展新模式。
“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旨在创建螺蛳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与柳州螺蛳粉产业链对接的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专业群体,培养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产业层出不穷,未来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向将会更加贴近产业的实际需求。
深海教育认为,“螺蛳粉产业学院”关于“职业教育+产业”新模式的探索值得各大职业院校界借鉴和学习,该模式对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多元化办学优势,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具有里程碑意义。
去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由此,“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指导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针对目前社会上紧缺的消防工程师、心理咨询师、经济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深海教育已形成包括优质师资、专业培训、求职辅导在内的完整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旨在为社会持续不断输送优秀技能型人才。深海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还会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响应国家对于产业脱贫的要求,积极通过职业教育创新体制改革,实现稳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