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提及职校学生,伴随出现的总是“差等生”、“没前途”、“混日子”等字眼,作为拥有全世界最庞大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中国社会却普遍将职业教育视为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职校毕业生一直以来也被看作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职校毕业生顶着多年来的污名化标签默默奋战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前线,他们中的大多数当年或被社会结构影响,家庭出身和社会阶层只为其提供了有限的选择,但在这有限的选择里,他们并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完全被迫”的失败者。
其中,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但却选择了职业教育,原因有很多——高中和大学教育的学费压力更大,选择普通高中意味着要同时承担三年以后考不上大学的风险,家庭经济情况也需要他们尽快进入就业市场……诸如此类的理由是如此现实,以至于对于一些学生和其家庭来说,进入职校可能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是综合考虑了家庭负担、个人成绩、未来发展的结果。
近年来,众多职校毕业生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本领,其中还有一些勇于冲破学历束缚改变人生命运的例子,曾经有专科毕业生王佐,凭借自己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丰富经验,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请做实训指导教师,专科毕业生王佐用实力向这个社会证明,“职校生进清华当老师”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更多地,是越来越多的职校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生。
自诞生以来,职业教育的定位是用于培养工人,如今,职业教育本质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因材施教、以能力为导向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有着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年年都压力倍增的就业环境中,职校毕业生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根据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报道,广东省教育厅去年发布的《2019年度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计26.39万人,其中就业人数25.89万人,就业率达98.12%,比2018年提升了0.21个百分点。全省直接就业人数17.2万人,其中对口就业人数15.4万人,对口就业率为89.54%。除了广东,其他各地方省份均出现了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的现象。
深海教育认为,随着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已经作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重视技能人才将成为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定位并非是“二流教育”或“末流教育”,职业教育瞄准的是“产业链、价值链的中端,甚至是高端”,是要让技术技能人才有不断上升发展的通道,创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环境。
未来,希望我们能够在选择何种教育时,更多地考虑个人兴趣和就业需求,而不是简单追求学历层次。职校和大学,是办学层次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办学类型的区别,高中到普通高校是科学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职到高职是技术技能积累的过程,不能将这两种类型的教育简单地归类为高级或是低等。
疫情当前,今年顺利就业成了广大求职者的一项重大挑战,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春招季,战略新兴行业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普遍提高了1~5个百分点,应届毕业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新兴产业的招聘需求在低迷的招聘市场中异军突起,为具备相关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此外,春节之后,机械制造业对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也在逆势增长中,涨幅高达19.4%,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加入的背景下,提升专业技能显得尤为必要,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迎来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作为职校毕业生,更要在机遇来临的时候,除了“术业有专攻”,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适应新兴产业的能力,为改变命运背水一战。